当前位置:

股市行情波动下,股民资料竟被泄露叫卖,原因几何?

在线配资 2025-08-16 18

<在线配资>股市行情波动下,股民资料竟被泄露叫卖,原因几何?

近段时间以来,随着股市行情的反复波动,一些所谓的私募投资公司、涨停板“敢死队”,通过各种手段窃取股民资料,然后通过电话荐股的方式行骗。一些私募基金和投资公司对股民的情况非常了解,不但知道手机号,还知道住址,甚至连股民账户里的股票市值以及现在持有的股票等都一清二楚。记者调查发现,网上有大量的股民资料在公开叫卖,而且多数信息是真实的。(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8版)

本来应该严格保密的信息,是如何被泄露的?有人在网上发布叫卖广告,有人在博客上叫卖,有人在QQ空间里叫卖,更多的人则在一些网站上发帖叫卖。

不少投资者对自己的个人账户被泄露非常吃惊,但是,当我们面对股民信息泄露的现象时,恐怕都有一股寒意升起吧?谁能保证自己的信息不会遭遇到同样的泄露命运呢?

其实,在当下社会中,个人信息被泄露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一项调查显示,88.8%的人表示自己有因为个人信息泄露而遭遇困扰的经历。可以说,不少人搞不清自己的电话号码、姓名、工作单位等私人信息,是怎么被泄露的。而众多股民资料遭网上叫卖仅是一个缩影罢了。

私人信息被泄露当然会引起公众不满。而我们也看到了个体在隐私被非法泄露后的恐惧,更看到了在当下个体隐私被“牟利化”的危险。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以为,应站在公民隐私权的立场来审视私人信息泄露,并且,不能仅仅止于道德谴责,而应探讨一种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解决路径。

毫无疑问,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达,隐私权保护呈现急切的态势。但是,隐私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私募投资公司骗术_股民信息泄露_股民数据采集

一般认为,隐私权这一概念起源于美国法学家沃伦和布兰戴斯在《哈佛大学法学评论》上发表的《隐私权》一文股民数据采集,而沃伦和布兰戴斯首倡隐私权概念的肇因,则是因为其举办的一场私人聚会被当地的媒体不当曝光,造成当事人情感的伤害。从中我们不难看到,隐私权并非一种预设的权利,而是来自于公民的抗争。

结合股民资料遭泄露事件,我们必须确立公民私生活的权利具有正当性,隐私权是个人私生活领域屏障的理念。

当下社会,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和紧密,现代化交通设备和通讯工具缩短了人际距离,专业化的社会分工使得人们相互依赖。这注定了隐私权面临着来自公共领域的挑战。进一步说,我们要做的就是防患于未然,达到未雨绸缪的目的。可以说,隐私权作为一种权利的诞生过程,本身就是权利冲突的产物。

在不同场合下隐私权的含义不尽相同:有时,隐私一词的含义可涉及信息的获得或披露。有时指所有权或者控制权,有时指个人的决策权。

总之,隐私一词带有信息、身体、财产和决定等方面的含义。也就是说股市行情波动下,股民资料竟被泄露叫卖,原因几何?,个人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人权利的体现,泄露个人信息就是在侵犯公民权利。

股民资料遭泄露之下,应警惕个人信息牟利化损害公民权利,而“零容忍”对权利最轻微的侵犯,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作者系教师)

行情指数
  • 上证走势
  • 深证走势
  • 创业走势

上证指数

3350.13

1.69(0.05%)

深证成指

10513.12

9.46(0.09%)

创业板指

2104.63

2.75(0.13%)

浏览器扫码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