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1

钢材生意怎么做 十二五期间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期间我们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要大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改造提升制造业。制造业发展重点是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完善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发展重大技术装备政策,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提升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促进企业组织结构优化。

其次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调整税费和土地、水、电等要素价格政策,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业。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推动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钢铁市场变局

高能耗,高污染,高速度增长模式,以扩大规模来获取盈利的方式,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我国钢铁产业和市场将进入后扩张期。在这个阶段其产业发展的特征是扩张与转型并存。一方面,在我国加快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条件下,我国钢铁市场仍处在扩张阶段,但市场扩张的速度开始放缓;另一方面,市场扩张空间日渐缩小,企业面临经营方式的转型。这就有可能形成倒逼机制,推动钢铁流通企业转型。

美国钢铁企业转型最快的时期就是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钢铁业达到饱和的时期。我国钢铁业也正面临这样一个转型期。预计我国钢铁市场消费的峰值(饱和量)在7亿~8亿吨之间,这一峰值很可能在“十二五”末期就会达到。因此对于我国钢铁市场发展格局的变化,我们要有充分的准备,要适应市场发展变化,加快企业经营方式转型。

市场流通格局将在生产与流通的博弈中凸显流通的先导作用。最近几年,流通企业销售的市场份额,一直保持在65%以上。市场进入后扩张期以后,需求增长相对平缓,加之钢铁需求又具有较为明显的分散性和差异性,市场对专业化服务要求越来越高,流通行业的主渠道作用将会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对引导生产、衔接产需、提高社会化大生产效率和质量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将会日益突出。

经营模式变局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流通企业经营模式发展方向:企业大型化、经营多元化、产业链提升、业务转型、钢铁物流。流通企业格局分化明显,做大做强做优将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形成四个集团。第一集团为销售收入超过千亿元企业:中国五矿、中国中钢、中铁物资集团、浙江物产、天津物产;第二集团为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的企业:中国诚通、上海百联生产资料事务部、广东物产、徽商集团等;第三集团为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企业:几十家国有及民营企业;第四集团为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下的企业。

在流通行业加快分化、重组的过程中,企业一定要把做大做强做优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做大是基础。流通企业必须做大。流通企业不做大就没有市场,就没有规模效益,就没有较强的资源配置能力,就缺乏发展的基础。做强是关键。任何一个企业,无论规模有多大,效益有多好,其背后一定有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支撑体系,也就是企业的经营模式。面对市场发展格局变化,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创新经营模式,才能不断提高竞争力,才能不断发展。做优是目标。要在做大、做强的基础上,持续提高企业的效益和效率,逐步形成企业的品牌和文化,打造出“我有人无”的核心竞争力,使本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近几年来,我国钢铁物流在创新经营模式方面有了很好的探索。形成了多元化的钢铁流通发展模式:贸易加物流的模式;即一些具有资金实力的大型流通企业开始探索供应链集成供应模式。即从原材料采购与供应为源头,为钢铁产业提供原材料采购、仓储转运、流通加工、信息服务、集成配送的全程物流服务模式;贸易加物流加金融的模式;即一些具有仓储物流条件的物流企业开始发展仓单质押等物流金融业务,延伸了物流增值链。

发展规模大,增长速度快。我国是世界上钢铁物流规模最大的国家。据测算,我国钢产量与物流量之比为1:5,即每生产1吨钢,需要5吨物流量。去年,我国生产5.68亿吨钢,产生了近30亿吨钢铁物流量。其物流量居我国国民经济行业之最。不仅如此,我国钢铁物流量增长速度也位居世界前茅。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物流量仍将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

物流成本偏高,费用明显增长。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中国物流信息中心调查,2008年我国钢铁行业费用率为12.3%。每百元产值的物流成本为12.3元。从全国各行业看,我国钢铁物流成本是偏高的,也高于全球的钢铁物流平均成本。根据调查,2008年,我国工业企业平均物流费用率为9.9%,而钢铁行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物流发展落后,物流成本高。同时,也说明我国钢铁物流发展空间较大,利用现代物流提升我国钢铁产业和钢铁流通业的空间很大。

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钢铁行业物流费用中,运输费用占71.9%,同比上年下降了4.8个百分点。利息费用占4.2%,仓储费用占2.8%,管理费用占8.2%。钢铁物流增值空间大,市场前景广阔。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2009年,我国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平均利润率为1.2%,而物流业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6.7%。一些采取贸易加物流经营模式的钢铁流通企业的利润率甚至更高,达到8%左右的水平。钢铁物流与其他物流不同,它具有流通加工功能,其供应链延伸也比较长,因此附加值高,很容易提升利润水平。

钢铁物流模式有所发展,但仍处于初级水平。近几年来,我国钢铁物流在创新经营模式方面有了很好的探索。形成了多元化的钢铁物流发展模式:

一是贸易加物流的模式。即一些具有资金实力的大型流通企业开始探索供应链集成供应模式。即从原材料采购与供应为源头,为钢铁产业提供原材料采购、仓储转运、流通加工、信息服务、集成配送的全程物流服务模式。

二是物流加金融的模式。即一些具有仓储物流条件的物流企业开始发展仓单质押等物流金融业务,延伸了物流增值链。

三是贸易加流通加工的模式。即一些与最终客户联系密切的企业开始发展流通加工与配送服务,拓展了钢铁物流业务领域。但总体上看,我国钢铁物流模式还不够完善,还处在探索起步的阶段,而且推广应用的范围还有限。

四是新兴的钢铁物流园区模式。传统市场整合升级,集贸易、仓储、加工、配送、物流、金融、信息服务于一体,特点仍然是传统制造业与流通企业的粗放式结合。

五是电子商务加物流模式。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完成商流过程,利用物流完成加工配送。

钢铁流通加工发展较快,但还不具规模。流通加工是发展钢铁物流的关键。没有流通加工就没有钢铁物流。这是由钢铁产业和产品性质决定的。钢铁产业面对的下游产业和客户十分广泛,生产不可能实现个性化。钢铁品种规格多样化,客户需求多元化,决定钢铁加工只能放在流通环节来实现。近几年来,我国钢铁流通加工发展很快,有数据表明,钢铁流通加工能占到我国产量的10%左右。但总体上看,我国钢铁流通加工还处在起步阶段,加工仍处在简单的低端的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比,还相差甚远。如西欧、日本和美国钢铁流通加工都已是成熟行业。以美国为例,每年约有5000万吨钢材是通过钢材服务中心储存、加工和销售的,占其总消费量60%以上,其中经加工后配送销售的钢材约占30%~40%左右。这说明,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发展钢铁物流是转变钢铁流通方式的关键,而在这个过程中发展流通加工是大有作为的。

钢铁循环物流将加快发展。我国钢铁存量资源的保有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开始进入循环利用阶段。据有关部门估计,我国钢铁保有量已经超过90亿吨,开始进入循环期。中国是一个钢铁生产大国、消费大国。随着中国钢铁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中国废钢铁需求市场很大,前景看好。2009年我国消耗废钢总量8200万吨,拥有世界最大的废钢铁需求市场。2000年~2008年平均每年以535万吨的速度递增,市场扩展很快。作为炼钢原料,废钢是铁矿石的替代品。发展钢铁循环物流,提高废钢资源的供应能力,是缓解铁矿石进口紧张局面的重要途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调整的重点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及“节能减排”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国家也将会在政策层面推动废钢回收与加工利用物流的发展,是一个前景极好的钢铁物流发展领域。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