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钢铁现代物流要效益
近年来,随着我国钢铁产能的不断扩张,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矛盾日趋突出,而原料价格的持续攀升,加上物流费用的增加,钢厂和钢贸商成本支出持续上升,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如何降本增效,尤其是降低物流成本,成为当前厂商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众多钢贸企业在考虑构筑现代钢铁物流供应链体系,以缓解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
钢铁物流成本的下降空间很大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主任、“”首席执行官虞钢早就提出建立现代钢铁供应链物流与材料采购体系。他认为目前我国的钢铁物流成本太高,厂家和商家都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
我国是一个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2010年我国的粗钢产量达到6.267亿吨,比上年增长9.3%,占全球总产量的44.3%;钢材产量7.96亿吨;同比增长14.7%;生铁产量5.90亿吨,同比增长7.4%;铁矿石原矿产量10.72亿吨,同比增长21.6%;焦炭产量2.87亿吨,同比增长9.1%;铁合金产量2435.6万吨,同比增长8.2%。如此巨大数量的钢和钢铁原料,从开矿生产到成品输送到终端用户,这中间需要经过多少道运输环节,每年的运输费用占钢铁生产成本有多大。
据业内人士的分析,按照钢铁及其相关产业物资流通规模来看,如果从原材料到终端用户取得钢材成品,总物流量是钢材产量的6倍,约为30多亿吨公里的物流总量,若能将吨钢材物流成本能够节约10元/吨,将会为整个社会节约至少300多亿元。钢铁物流在成本控制上具有广阔的空间,物流成本下降的潜力十分巨大,能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
为什么钢铁物流成本持续居高不下
成为钢铁物流成本持续攀升,占据钢铁生产成本很大比重的原因是什么?一些业内专家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钢铁生产企业和资源配置的布局不尽合理,比如在广东地区,近年来的钢材需求量明显增长,达到约5000万吨,而当地的钢产量仅1000万吨,大部分钢材需要从其它地区长途运输,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增加了运行成本。
再从钢铁生产的源头来看,普遍存在物流的流程混乱现象,比如铁矿石进入生产厂家流程很乱,钢铁生产企业为此要多付出采购成本、多支付物流运输成本。再有,钢材产品的跨区域不合理流动,目前在国内钢材市场上,至少一半以上的钢材是经过市场贸易流通至终端用户手中,这中间会出现商家盲目组织资源跨区域流动的现象,增加物流成本,导致钢材资源总成本的增加。还有,同一种钢材,在同一区域市场内,出现反复倒手后才送至终端用户手中,往返运输,增加物流成本。
此外,钢铁物流企业“大而全”、“小而全”,集中度低,运输、仓储水平落后,物流成本高,效率低;在钢铁流通业态上缺乏创新,基本沿袭批量进货、销售或采取“一手来,一手去”的“搬砖头”方式,不注重“供应链”管理,忽视“服务链”的延长,经营成本高,销售毛利低,盈利能力不强,并且承受较大的市场价格风险和资金风险。而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地区封锁的体制,至今尚未改变传统的“交通警察各管一段”的模式,物流的纵向或横向都被分割切断了,供应物流和销售物流势分割,物流过程中的运输、仓储、回收和加工等部门也是分别设置的,因而单项物流不可能形成系统物流,又极大地阻碍了钢铁业和钢贸业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进程。
向钢铁现代物流要效益的路在哪里
向钢铁现代物流要效益,努力降低物流成本,这已成为钢厂和钢贸商的一个共识,一批钢铁生产企业和钢材流通企业正在积极探讨和实践,效应正在逐渐显现。
业内人士认为,现在正是加快钢铁现代物流建设的最佳时期。钢铁企业在“十二五”期间将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布局不合理的现象逐渐得以改变,而发展服务业成为国家支持发展的产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立足于用好现有服务资源,打破行政分割和地区封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区域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服务业资源整合,发挥组合优势,深化分工合作,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该《若干意见》还规定,可以适当享有国家从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方面适当的扶持政策。在一些背景条件下,最终实现“钢材资源优化配置”,有效降低钢铁物流成本。
一些钢铁企业和钢贸企业从强化“供应链”建设入手,加强对原材料供应、产品制造、分销和销售全过程的控制,采取以“资产”为纽带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模式,这是一种从注重效率的传统“供应链”模式走向更高级的战略“供应链”模式。一些钢贸企业确立的钢铁现代物流的理念,有效融合钢铁物流产业链上的钢铁原材料供应商、钢铁生产商、钢铁流通贸易商、钢铁物流基地、钢铁消费企业、加工配送企业和金融服务企业,使之充分融合,最终实现产业链上的高效服务:即钢铁及其相关产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全方位对称,最终实现钢铁原材料、钢铁产品调配合理,社会钢铁物流资源、资金配置有效合理,终端用户需求得到个性化满足,产业链上合作的企业形成利益联合体、利益分配合理,从而有效实现企业快速发展,降低经营风险并有效控制经营风险,在钢铁物流产业链上形成和谐的局面。
一批实力雄厚的大型钢贸企业,致力于现代化钢铁物流加工配送服务体系的建设,由钢材市场延伸的钢铁物流基地正向大型化、专业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作为现代钢铁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钢铁物流园区,正在加快建设,并越来越受到我国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的重视和支持。华南、华北、西南、西北、华中等区域的钢铁物流节点城市都陆续建设了钢铁物流园区。广东乐从钢铁物流基地、江苏惠龙港国际钢铁物流中心、天津国际金属物流园区,等等,这些现代钢铁物流园集现货交易、仓储、加工、金融、信息、办公、商业、住宿、餐饮、景观、停车等功能于一体,规模都很大,用地规模大都在千亩以上,如天津国际金属物流园用地规模达5000亩,武汉华中钢铁交易中心用地规模超过3000亩。此外,这些现代钢铁物流园的加工功能逐渐加强,不仅可以提供简单的卷板开平、分条,还可以进行一些焊接、冲压、冷弯、涂层等服务,提升了钢铁物流园的竞争力和对工业企业的支撑力。这批新崛起的钢铁物流园区已成长为中国规模最大的钢铁交易园区和钢铁贸易集散地。这些钢铁物流园区,通过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打破部门、行业、地区界限和封锁,有计划有步骤地完善和发展社会化的物流企业,为企业提供高效快捷的配送服务。
再有,通过互利多赢合作机制的建立,形成以物流管理和资本合作为纽带、同呼吸共命运的战略联盟的物流资源链。如一些钢贸企业与钢厂联手,针对现代物流系统化的要求,制定了物流整合新机制,积极推进业务流程再造,实现分散物流、企业化物流、社会化物流的三层面转型。对内打破部门之间的条块管理界限,突显流程职责,促进全员的沟通交流,树立以客户为本的经营理念,实现整个物流作业部门的柔性管理;对外打破企业之间的障碍,充分发挥供应链一体化的作用,增强物流的整体能力,通过管理信息化的组织职能,使物流各个环节步调一致,以服务为中心,以客户为出发点,提供更多服务功能和更广泛、深层次的服务范围,优化配置社会资源,更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减少库存、提高物流效率。
宝钢、鞍钢、攀钢多家大型钢铁集团在“产业链”的安全上下功夫,投入资金,构筑安全、牢固、低成本的物流平台,与一些重点上下游企业和大流通商结成联盟,应用市场化的手段,回避产品和原料的价格波动风险,共同维护各自的利益。如马钢、宝钢与巴西矿业集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共同开采铁矿,所产铁矿石将优先供应他们;宝钢与中国远洋[10.76 2.28%]运输(集团)公司订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盟约。为原料建立了稳定的供应渠道,使运输得到了重要保障,从而有效控制物流成本。
业内人士认为,按照钢铁现代物流发展趋势,让物流和钢铁真正的结合,形成钢铁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那么,钢铁企业和钢贸企业必将赢得钢铁物流这一块巨大利益的大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