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03
我国钢铁业产量增加、市场库存降低的思考
今年初以来,我国粗钢产量节节攀升,6月份粗钢日产量接近200万吨,同期出口并未大幅增加、部分下游行业表现并不理想,但钢材社会库存自3月份以来持续下降,当前总量甚至低于去年同期。产量增加、库存降低成为今年初以来钢铁行业运行的鲜明特征之一。
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粗钢产量为5993万吨,日产量为199.8万吨,环比5月份增长2.8%,日产量相当于年产粗钢7.29亿吨的水平。粗钢产量增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钢铁行业仍然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再加上产业集中度较低,多数钢厂依然追求规模、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则在于今年初以来,钢铁市场价格频繁窄幅震荡,市场价格与钢材出厂价格倒挂,绝大部分钢厂生产依然有积极性。
在国内钢产量不断刷新历史纪录的同时,我国钢材直接出口表现平平,下游行业景气度已出现下滑。但今年第二季度以来,钢材市场库存量持续下滑,目前螺纹钢、线材、中板、冷轧板、热轧板这5大品种重点城市库存总量为1406万吨,累计比3月份高点下降25.6%。笔者认为,库存出现下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下游行业消化,建筑业需求较多。今年特别是3月份以来,钢材库存持续下滑,其主要原因是下游行业消化。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第一、第二季度的GDP增速呈放缓态势,但总体经济平稳增长,为钢材需求提供了保障。从主要行业来看,建筑行业表现突出,如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增速略高于去年同期,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速,为32.9%。相比之下,受到汽车景气度明显下滑等因素的拖累,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速比去年同期下滑3.3个百分点至14.3%。尽管增速下滑,但大多行业同比正增长,仍须消耗钢材等原材料。
资金成本增加,价格震荡幅度小,商家囤货意愿下降。今年上半年,为控制流动性、抑制通胀,央行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累计6次上调准备金率、3次加息。随着法定贷款利率上升,贸易商资金成本随之增加。一些商家称吨材月度资金成本达到甚至超过50元,而同期主要钢材品种价格震荡幅度有限,不足以抵消资金成本的增加。以上海5.5mm热轧卷为例,上半年价格最高涨幅不足500元/吨,4月份、5月份的月度吨钢价格波动幅度不足百元,价格震荡幅度有限而资金成本较高使得商家囤货意愿下降。
钢厂增加直供,直接投放流通资源量相应减少。国内钢厂主要通过直供、代理或分销、出口这几种方式销售钢材,其中直供是指钢厂直接将所产钢材销售给下游生产企业,无需经过流通市场。数据显示,1月~5月份,我国重点大中型企业直供钢材量为7136万吨,占总销量的36.2%,与上年同期相比,所占比例上升2.3个百分点。钢厂直供比例上升意味着对流通市场的投放量会相应减少,进而影响钢材社会库存。
区域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库存统计口径有待完善。“十一五”以来,我国区域发展实现了从东部地区“一马当先”向各区域协同并进转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其中,东部地区同比增长12.4%,中部地区增长17.8%,西部地区增长17.3%。中西部经济增速已赶超东部,在以投资为主的经济结构下,中部、西部经济增速快于东部预示着钢材需求的增加,钢厂必将相应调整资源投放量,贸易商也将调整布局,一些规模较大的商家纷纷选择在二线、三线城市开设分公司。据钢协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月~5月,重点大中型企业钢材资源流向西南、西北、东北、中南部的量比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在区域经济发展增速出现较大变化的同时,为保证数据连续性以及其它因素影响,钢材社会库存统计口径几乎没有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无法真正反应经济以及市场的发展,有待进一步完善。
钢铁物流园兴起,分流部分资源。为摆脱行业低利润、延伸产业链、寻求发展方式转变,近年各地均开始建设钢铁物流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在建和待建的钢铁物流园已超过百家。据了解,钢铁物流园集仓储、交易、加工配送于一体,起到分流资源的作用,进而影响传统意义上的钢材库存统计数据。
综合来看,钢铁行业产量增加、市场库存降低的现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行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更需要我们用发展眼光来看待这一问题。
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粗钢产量为5993万吨,日产量为199.8万吨,环比5月份增长2.8%,日产量相当于年产粗钢7.29亿吨的水平。粗钢产量增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钢铁行业仍然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再加上产业集中度较低,多数钢厂依然追求规模、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则在于今年初以来,钢铁市场价格频繁窄幅震荡,市场价格与钢材出厂价格倒挂,绝大部分钢厂生产依然有积极性。
在国内钢产量不断刷新历史纪录的同时,我国钢材直接出口表现平平,下游行业景气度已出现下滑。但今年第二季度以来,钢材市场库存量持续下滑,目前螺纹钢、线材、中板、冷轧板、热轧板这5大品种重点城市库存总量为1406万吨,累计比3月份高点下降25.6%。笔者认为,库存出现下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下游行业消化,建筑业需求较多。今年特别是3月份以来,钢材库存持续下滑,其主要原因是下游行业消化。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第一、第二季度的GDP增速呈放缓态势,但总体经济平稳增长,为钢材需求提供了保障。从主要行业来看,建筑行业表现突出,如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增速略高于去年同期,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速,为32.9%。相比之下,受到汽车景气度明显下滑等因素的拖累,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速比去年同期下滑3.3个百分点至14.3%。尽管增速下滑,但大多行业同比正增长,仍须消耗钢材等原材料。
资金成本增加,价格震荡幅度小,商家囤货意愿下降。今年上半年,为控制流动性、抑制通胀,央行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累计6次上调准备金率、3次加息。随着法定贷款利率上升,贸易商资金成本随之增加。一些商家称吨材月度资金成本达到甚至超过50元,而同期主要钢材品种价格震荡幅度有限,不足以抵消资金成本的增加。以上海5.5mm热轧卷为例,上半年价格最高涨幅不足500元/吨,4月份、5月份的月度吨钢价格波动幅度不足百元,价格震荡幅度有限而资金成本较高使得商家囤货意愿下降。
钢厂增加直供,直接投放流通资源量相应减少。国内钢厂主要通过直供、代理或分销、出口这几种方式销售钢材,其中直供是指钢厂直接将所产钢材销售给下游生产企业,无需经过流通市场。数据显示,1月~5月份,我国重点大中型企业直供钢材量为7136万吨,占总销量的36.2%,与上年同期相比,所占比例上升2.3个百分点。钢厂直供比例上升意味着对流通市场的投放量会相应减少,进而影响钢材社会库存。
区域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库存统计口径有待完善。“十一五”以来,我国区域发展实现了从东部地区“一马当先”向各区域协同并进转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其中,东部地区同比增长12.4%,中部地区增长17.8%,西部地区增长17.3%。中西部经济增速已赶超东部,在以投资为主的经济结构下,中部、西部经济增速快于东部预示着钢材需求的增加,钢厂必将相应调整资源投放量,贸易商也将调整布局,一些规模较大的商家纷纷选择在二线、三线城市开设分公司。据钢协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月~5月,重点大中型企业钢材资源流向西南、西北、东北、中南部的量比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在区域经济发展增速出现较大变化的同时,为保证数据连续性以及其它因素影响,钢材社会库存统计口径几乎没有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无法真正反应经济以及市场的发展,有待进一步完善。
钢铁物流园兴起,分流部分资源。为摆脱行业低利润、延伸产业链、寻求发展方式转变,近年各地均开始建设钢铁物流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在建和待建的钢铁物流园已超过百家。据了解,钢铁物流园集仓储、交易、加工配送于一体,起到分流资源的作用,进而影响传统意义上的钢材库存统计数据。
综合来看,钢铁行业产量增加、市场库存降低的现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行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更需要我们用发展眼光来看待这一问题。